慢性食物過敏的症狀
慢性食物過敏是各種過敏的大本營,它不像急性過敏會讓你馬上不舒服,但是,它卻會干擾全身各大系統的運作,以各種不同的症狀表現出來,讓你以為是其他問題。
根據調查,台灣成人罹患食物過敏,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排行榜分別是︰68%的人常感疲倦,58% 的人有腹瀉、腹脹、便秘的問題,51% 的人會頭痛與偏頭痛,49% 的人會眼睛發癢、流淚,45%易感冒、喉嚨痛,43%的人有失眠現象,40% 易起疹子、皮膚癢,37%的人會肌肉痠痛,36%的人會焦慮、憂傷,以及36%的人有鼻竇炎的情形。
若發生在兒童 身上,則 61% 罹患鼻竇炎, 52% 會喉嚨痛、常感冒, 43% 有黑眼圈, 39% 頭痛, 39% 會皮膚癢、起疹子, 37% 會腹瀉、便秘, 30% 感到疲倦, 28% 有異位性皮膚炎, 25% 會流眼淚,以及 24% 有學習無法專心的問題。
為何食物過敏會這麼流行?
原因包括︰一:環境污染影響免疫系統。二:重複食用相同、固定的食物。三:化肥、農藥、人工添加物太多。四:飲食中含過多的「促發炎物質」。五:胎兒時期缺乏營養。六:哺乳期太短。
低敏飲食應該怎麼吃?
如果你測出來的結果有慢性食物過敏的症狀,千萬不要置之不理,因為這種情形如果日積月累,許多慢性疾病將伴隨而來。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必須劍及履及從正確的飲食改善下手,也就是要徹底執行「低敏飲食計畫」。
什麼是「低敏飲食」呢?
首先必須避開的食物包含︰所有的乳製品、小麥、玉米、蛋、柳橙,以及會干擾神經系統的咖啡和糖。還有以前常吃的東西,現階段先暫停食用一段時間。另外,培養 檢試標籤的習慣,徹底了解每種食物的內容成分。可以吃的食物有五穀雜糧 (小米、燕麥、蕎麥、薏仁)、豆類(黃豆、豌豆、豆腐、黑豆、敏豆、白腎豆……),以及小麥以外的麵粉類。而蔬菜類幾乎都可以吃。蛋白質的部分,新鮮魚 類、家禽類、羊肉與堅果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。油脂的話則沒什麼限制,但記得只能吃所謂的「好油」。
牛奶、小麥製品皆隱藏在許多食物裡面,吃東西的時候要特別注意。例如含有小麥製品的食物有啤酒、麵包、餅乾、喜瑞爾、水餃、包子、蛋餅等等。雞蛋製品也包羅萬象︰麵包、蛋糕、泡芙、蛋塔、可可亞、美乃滋、冰淇淋、酒類、感冒疫苗、緩瀉劑等等。
不少人對蛋過敏,基本上,人類對於任何東西都可能過敏,而且越常吃的東西,就越容易過敏,這是我們身體裡面 IgG免疫球蛋白的特性。尤其當身體處在一個不健康的狀態,又常吃特定某樣食物,你的免疫系統容易混亂,更容易對這樣的食物產生過敏。
Q1:所有的食物過敏檢測是否內容都一樣?國內外的檢測項目也相同嗎?若是各家有別,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呢?有哪些評估依據?
目前在台灣,健保有給付的過敏檢測,僅是以抽血方式進行急性過敏反應(lgE)檢測,且檢查項目中僅做部分的食物過敏原,其它的項目則為環境過敏原。 國外的食物過敏檢測則是急性與慢性都有,且項目高達八十至九十項,但食物項目因國情不同,飲食內容有異,所以國外之檢測均以當地食物為主,若以台灣飲食樣 本送至國外檢驗其結果並不準確,因此,建議選擇為亞洲飲食或最好以台灣飲食所設計的檢測版本為宜,目前此項食物過敏原檢測提供檢測服務項目高達123種。
Q2:做食物過敏檢驗需空腹嗎?要抽多少血液?
做這項檢驗不需要空腹。只需2cc的血液就可以進行分析。有一點需特別注意的是,如果有服用過敏或類固醇的藥物,至少要隔三天才能進行抽血。
Q3:我是個罹患多種慢性病的患者,包括糖尿病、洗腎、高血壓,目前在做血液透析與服藥,請問我適合做食物過敏測嗎?
患有慢性病者,只要目前沒有服用任何免疫抑制劑或是感冒藥,都可以接受食物過敏檢測。
Q4:目前食物過敏原篩選的準確度如何?
與目前收集到的正控制血清之臨床實驗結果,其正確性與特異性高達百分之九十,與市面上現行過敏原檢測系統並駕齊驅,並且更節省花費、提昇效率。為了提升晶片速率與避免人為操作失誤,食物過敏原檢測已朝向自動化機具研發邁進,期望達到準確率百分之九十五之目標前進。
Q5:晶片檢查報告的級數所代表的意義為何?
晶片檢測報告之級數代表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的濃度,0-2級表示沒有對該物質過敏或非常輕微,超過2級將以紅色表示,級數越高代表越不要接觸該物質, 以免引起過敏反應,但級數僅代表受試者對此項過敏原會產生抗原抗體反應的強度,對受試者本身過敏嚴重度並無絕對關係,環境因素也會影響過敏症狀的表現。
Q6:晶片上正控制與負控制的意義為何?
為了確認實驗品質與正確性,我們採用正負控制來檢視實驗結果。當負控制低於設定值500時,表示該實驗無非特異性抗原結合反應,換句話說就是實驗專一性高。正控制大於設定值1000時,表示晶片品質良好,實驗者操作手法正確,結果報告可信度高。
Q7:晶片報告上的圖為何是黑黑的?
晶片是利用雷射螢光掃描機所讀取,檔案十分的龐大,為了存取與列印方便,因此將圖檔壓縮,較為微弱的螢光訊號,經過壓縮後,只有螢光反應較強的點才會看得見,其餘地方則為黑色。
Q8:檢體如何抽取?多少量?如何處理?
檢體由合格檢驗師利用針筒或採血器抽取,每次約1-2ml,3000rpm離心5-10分鐘,或靜置於桌面1-2小時待其自然分層,再取血清部分送檢即可。
Q9:送檢體的過程該注意哪些問題?
送檢時需標明採血日期、病歷號(來自醫院或診所的檢體)、姓名性別、送檢單位、所要檢測的項目與送檢單位連絡地址與電話。送檢時應以低溫4℃或-20℃運送,以確保檢體之免疫球蛋白E不會因高溫而被細菌或是酵素分解,造成檢驗結果不準確。
Q10:檢查結果為陽性的項目,病人或醫生應如何處置?
如果檢測項目為陽性,表示對該項目有過敏現象,級數越高表示過敏反應越強(過敏抗原與血清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結合的反應強),雖並不表示受試者一定有過敏症狀產生,但醫師應告知受試者避免接觸該類過敏原,以免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。如為黴菌或塵螨等吸入性過敏原時,應請受試者注意環境衛生,勤加清洗與曝曬棉被、枕頭、避免使用地毯等措施,如為食入性過敏原時,應避免再食用含有該項過敏原的食物。
Q11:不同時期作檢驗,為何結果有時不同?
隨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的改變後,長期避免接觸該項過敏原,或是接受藥物治療時,就會造成IgA:E濃度的下降。另外,當受試者接觸到新的過敏原時,也可能出現上次檢測沒有,但這次卻檢測出新的過敏項目。所以建議有過敏體質的民眾最好能每半年檢測一次,以持續監控過敏現象。